案例介绍 师资团队 案例视频 |
基于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(2020-2023年)》文件中提出的“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”中“推动职业学校‘课堂革命’,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,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”要求,我校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不足、岗课赛证对接课程体系不紧、优质资源服务教学实训不够、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场景不佳等问题,实施基于数字化转型赋能的“双驱动、四融合”课堂教学改革实践。通过课程建设、资源利用、教学设计、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,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培养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。
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,结合专业特征,挖掘思政元素,围绕人生观价值观、理想信念、民族精神、时代精神、道德修养、法治素养等方面重构课程内容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聚焦党和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部署,关注中国在科技领域通过攻坚克难、砥砺前行、开拓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,触动学生对专业的热爱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,培养学生遵守信息技术行业法律法规、具有信息保护意识、团队协作和科学工作、规范操作等职业素养,培养学生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,立志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课程对接职业标准,实施赛证融通。课程内容紧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,结合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领域的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,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。激励学生参加网络安全、网络布线和网络搭建与应用等赛项的技能大赛,拓展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。通过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,将证书考核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,制定证书对应的课程标准,开发证书课程资源,搭建模拟测试平台,将证书课程开设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后续必修课程,把证书考核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,成功构建以课程为中心“岗课赛证”综合育人方式。
曾长春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学士学位,高级讲师,教龄20年,获评重庆市特级教师,重庆市骨干教师、南岸区优秀教师、高级双师型教师、国家高新技术考评员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。担任计算机学科教研组长,从事计算机网基础、网络操作系统、网络建设与运维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,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,市级一等奖11项;个人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一等奖。多年来,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,编写出版教材7本,论著3本,发表论文5篇,主研课题3项,主持市级重点课题1项,完成教学资源建设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。
江媛媛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高级讲师,市级骨干教师,重庆市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,现任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。完成教学成果获市级一等奖一项,三等奖一项,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一项,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一项,主编《影视后期制作案例教程》等教材4本,其中两本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,主研国家级、市区级课题4项。
刘东霖,本科学历,高级讲师,南岸区骨干教师,中级双师型教学。担任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计算机部副主任,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、网络操作系统、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,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,市级一等奖8项,主编《网络攻防技术》专业教材,编写《网络综合布线》教材入选十二五规划教材,主研市级规划课题3项。负责学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,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揭榜挂帅项目。
何利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高级讲师,教龄32年,南岸区优秀党员、优秀教师,区级骨干教师,中级双师型教师,机械工业人才考评员。担任计算机学科教研组长,擅长办公软件、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实训教学,实践经验丰富。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教理念,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交流联系,提高职业培训能力。在教学中切合行业需求,采用案例引导和启发式教学,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。指导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、专业技能大赛,连续三年获重庆市技能大赛“数字影音节目制作”项目一等奖。积极进行教改科研,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,主研课题4项,编写出版教材4本,论著2本,发表论文5篇,参与撰写市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个,完成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1门。
刘国纪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理学学士学位,中专研究员,教龄30年,获评重庆市教学名师,重庆市骨干教师、南岸区优秀教师、高级双师型教师、重庆市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。从事计算机网基础、办公软件应用、数据库基础及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执教过程中,坚持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落实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深开展教育教学改革,善于案例引导和启发式教学,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。多年来,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,编写出版教材20本,其中3本入选“十四五”国家规划教材,论著5本,发表论文8篇,主研课题5项,主持市级课题1项。
|